2022年2月28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秘书处召开了学习贯彻2022年原材料工业座谈会精神、稳中求进、保供稳价、促进稀土行业健康协调稳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会议由杨文浩秘书长主持,秘书处全体人员参加。
会上,杨文浩秘书长首先向与会人员传达了2月25日召开的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原材料工业座谈会精神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的重要讲话精神。王江平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2021年,原材料工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成效,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原材料工业在全要素生产效率、创新能力、资源保障能力、绿色低碳水平、新材料产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全系统要审时度势、加强研判,着力研究新课题、谋划新路径,加快促进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做好2022年原材料工业发展工作,王江平副部长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着力稳定工业增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做好稳生产、稳供给、稳投资、稳价格,统筹处理好控产能与稳增长、出口与稳增长、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疫情防控与稳定运行等关系,切实保证行业稳增长。二是全力保障原材料产品供给。深刻认识原材料工业的责任和使命,加快推动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资源高质高效高值循环利用和政策科学有效落地实施,不断提高原材料产品保障水平。三是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系统研究解决创新、数据、政策资源分散,材料先行落地难、创新成果转化难、加速迭代应用难,高端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短缺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新材料创新发展支撑体系,加快实施关键基础材料突破行动,不断优化新材料应用推广生态,加强上下游合作,强化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四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立足原材料工业能源偏煤、产业偏重、资源偏少、时间偏紧的实际,把先立后破作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方法论,把强化创新支撑作为促进碳减排的主要路径,坚定不移实施产能总量控制计划和绿色低碳技改行动,不断完善低碳相关政策标准体系。五是加速数字化转型。深刻认识原材料工业供应链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水平低等短板,支持重点行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做好顶层设计,优化政策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拓展。六是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强化精准施策、规划引领、标准约束、先进示范、协同发展、宣传引导,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结合学习贯彻王江平副部长的讲话精神及近期以来稀土市场供需及价格变化的相关情况,与会人员围绕稀土行业、企业普遍关心、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大家认为,随着稀土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引领,近年来,我国稀土行业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精益管理,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运作各项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从稀土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去年以来稀土原料价格快速大幅上涨,对稀土行业、产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不利于稀土产业、产业链优势的进一步发挥,不利于稀土向相关应用产业延伸。应引起稀土行业、产业、企业界的高度关注,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加深共识,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保供稳价,保障稀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行业、产业健康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
稀土行业、产业、企业界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2022年原材料工业座谈会精神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定稀土上游原料企业生产,增加稀土原料有效供给,保供稳价。努力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市场环境,坚定支持稀土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及稀土相关应用产业的发展,切实为稀土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在行业管理部门、协会的积极引导下,行业、企业要加强自律,原料生产骨干企业要发挥好“稳压器”“压舱石”作用,担当责任,积极作为,稳定生产,扩大有效供给,稳定价格,优化完善上下游实体企业互利共赢、直接有效合作的渠道和方式,切实减少中间环节,防止投机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现象发生。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维护我国稀土产业及其产业链在全球稀土领域的竞争优势和战略地位。持续加强稀土科技创新,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上下游骨干企业要加大稀土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及稀土相关应用产业技术的研发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加速数字化转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不懈调整稀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深入调查研究,客观理性分析,多方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建言献策,为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优化行业管理方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服务时间:工作日(08:30-11:30;13:30-17:00)
服务热线:010-84427068 | 010-84427004
传真:010-84427004
电子邮箱:125930085@qq.com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10号有色大厦南楼510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